高大权,并不是个形容权力高大的词组,而是一个人名,这个人是山东淄博桓台一中的“校长”。为什么要给校长打引号呢?原来这个人的职务是副书记,只不过主持学校全面工作、行使校长的职权罢了。11月26日,桓台县委作出决定:桓台一中党委副书记高大权同志停职;委派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魏峰同志主持桓台一中全面工作。
高大权曾任桓台世纪中学校长、桓台二中校长,2021年9月被重用任桓台一中副书记、主持学校全面工作。谁都知道,一中就是当地的清华北大、最高学府,全县最优质的生源都集中在这里,能当一中的校长,那可是实力的象征,代表具有顶级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,或者另有过人之处。
那么,是什么原因让刚刚上任不到三个月、屁股还没坐热的高大权,在一夜之间被免职呢?
俗话说,新官上任三把火,高大权“校长”也不例外:
第一把火:课程抢进度。要求任课教师高一期间就要把高中三年的课程全部讲完,余出高二、高三两年的时间搞总复习,模拟高考拉练。——两年半或两年完成课程进度,留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复习拉练,这在高中学校并不少见。但是,一年赶完三年的课程,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意识的超前突破和飞跃,是对教学规律的公然亵渎。
第二把火:早上早自习。原来该校第一节课是7:05开始,高大权上任后要求学生早上5点就上早自习。知情人没有透露晚自习的时间,估计也会到10点。这对正在发育成长的学生身体健康来说,无疑是一种漠视和摧残。
第三把火:争占“清美”名额。高大权要求学校每个班都要提前动员至少一名有美术基础、文化课较好的学生,参加艺术类高考,奋斗目标是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。捷径登高、哗众取宠的心理昭然若揭。
上述三项举措,就是高大权“校长”的过人之招,大概也是其屡次被委以重任的秘诀。这一方案在11月24日刚宣布,就引起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反弹,遂遭曝光,引发各大媒体热议。一天后的11月25日,《人民日报》官方微博转发了桓台县教体局的通报,次日,高大权被责令停职。
究竟是什么动力让高大权“校长”打破教育常规、顶风而上呢?归结起来无非是四个字:急功近利!急于展现治校能力、尽快由副转正,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。
幸亏当地领导用人还算稳妥,高大权只是副书记主持工作,结果试用期未满就跛脚了。不然,纵容下去,一中师生将遗害无穷。
眼睛仅盯着本科上线率、重点录取率和出一两个清华北大,费尽心思地超前布局、投机取巧,无节制地榨取师生的身心健康,这种竭泽而渔式的乱作为行为,严重背离了教育规律、学生成长规律和党的教育方针。
多年来这种尖子工厂式的速成模式、集成攻关式的育人“创举”,在各地中小学、尤其是高中学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,甚至受到追宠;校长们也因此一路攀升,名利双获。而高校在校生、出国留学生中高分低能、无德无能、背宗忘祖的也不乏个例,值得教育部门反思。